段永平: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,你的问题其实就是对“不懂不做”时,什么情况能叫懂。我认为“懂”不是个绝对 的概念,大概就是“毛估估”懂的意思。懂不懂只有自己才知道,任何别人都很难评价。比如说我觉得我 懂ge 的文化的价值,但不懂得人就会在其很便宜的时候把股票卖给我。从投资的角度而言,当你觉得你买的股票掉的时候你真的不受影响的时候,你大概就是懂了(不是讲的心理因素),不然就有可能是在 投机(尤其是当你觉得害怕的时候)。
1、懂,就是看懂目标公司“至少”值多少钱。
段永平:毛估估的意思是当你认为至少值20块的时候我可以用12块买(当然13、14其实也可以)。
在“至少”价值的折价上——往往仍然要打五价以上,才能大举买入。
要达到这个懂的要求——目标公司仍然还有很广大的空间待成长,并且有成长的能力。这样就是风险小、利益大的利益风险不对称。
这样买入,才能赚大钱。
2、懂,就是看懂目标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。
因为价值投资者买的是目标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,所以,就要看懂目标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为标准。
段永平:我个人理解:从投资的角度看就是你能对其未来现金流有个大致概念(至少能赚多少钱的意思)的时候。
看懂一个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很困难的,但看懂目标公司接下去的5年,则是有可能的。这里基于的假设是公司的价值与公司当期利润成正比,也就是说,如果公司利润翻倍,则公司价值翻倍——这一点尤其对于成长股是成立的。
段永平:从看企业的角度,其实没人可以看到一个好企业的“永远”,但看到一个不好的生意的“永远”要容易的多。对一个好企业而言, 如果你看不到企业的20年,但如果能毛估估看懂5年,觉得5年内就能赚回投资并且企业还会继续很好的话,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了。我买苹果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,对不对到时候就知道了。
不公看懂5年,并且还要保证公司在达到目标利润之后,这个利润还能持续维持5年以上——这样,股价的支撑才是有保障的,如果达到这个利润,然后利润就掉头向下——这样的股价是会大跌的——比如,强弩之末的公司。
对于成熟期的公司、或者强弩之末的公司,这个价值与利润成正比的原理无效。当买入这样的公司时,虽然它预期利润还能翻倍,但它的pe会掉下来,它在成长时的pe能到30甚至60,但成熟期的公司的pe会掉到10左右,所以,虽然利润还能翻倍,但买入后,可能股价仍然是腰斩很多的,此时的投资,就有可能亏损。
段永平:举个所谓看懂的例子,比如苹果。我在2011年买苹果的时候,苹果大概3000亿市值(当时股价310/7=44),手里有1000亿净现金,那时候利润大概不到200亿。以我对苹果的理解,我认为苹果未来5年左右盈利大概率会涨很多,所以我就猜个500亿(去年595亿)。所以当时想的东西非常简单,用2000亿左右市值买个目前赚接近200亿/年,未来5年左右会赚到500亿/年或以上的公司(而且还会往后继续很好)。如果有这个结论,买苹果不过是个简单算术题,你只要根据你自己的机会成本就可以决定了。得到这个结论非常不容易,对我来说至少20年功夫。能得到这个结论,就叫懂了。不懂则千万千万别碰。我有个球友320/7=46买了一些,结果一个回调,310/7就卖了(现在苹果加上分红可能早就超过200了),还跟我讲为什么要卖的道理,从此我不再跟他说投资了。
这里,20年功夫,在于对商业模式的理解,
1、专一和集中,才能把产品做好——也就是说只做一款手机的比推出十几款手机的要强大的多。
2、渠道垄断级的力量,生态系统的力量,技术垄断级的力量。
3、做最好产品和服务的理念。
4、手机是成瘾性的产品,就像游戏一样——也是成瘾性的产品。
所以,段永平对成瘾性的产品的力量、对这种最好产品和服务理念、对于这种垄断性的渠道和垄断性的技术,是有20年的功力的。
在看懂前,还要看两个东西,
段永平:我看公司主要看两个东西:生意模式和企业文化。这两样东西中任意一样我不喜欢,我就不会再继续看下去,所以没有懂不懂的问题,我不需要懂我没兴趣的公司。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欢(当然至少要懂了),企业文化也很好,那就老老实实等好点的价钱。持有一个自己懂且喜欢的公司,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完全漠视市场的变化,可以拿着睡好觉。
企业文化,主要是指,
1、做最好产品和服务的理念,也即利润之上的追求。
2、生意模式,主要是差异化和垄断,以及是不是时间的朋友(比如茅台的库存就是时间的朋友)。
即使完全满意了,也会老老实实等好点的价钱——通常是这个公司发生什么危机,或者股市整体杀跌造成的错杀等等。
比如,苹果的介入时机——乔布斯过世带来的隐忧,茅台的介入时间——塑化剂风波。但是段永平后来越来越不在意价格了,
段永平:其实你也可以推衍一下,当时我如果不买创维或万科而是买了茅台或苹果,结果会是更好还是更好呢?
所以,才会在1500到1800间买入茅台,
段永平:虽然我们100出头就买了不少茅台,但我们1500-1800也还买了茅台啊,10年后看这个价钱应该是低价的。
这是看远期来买股票,而不是看近期来买股票,近期可以使自己一决策由正确变成错误,而远期可以使自己一决定由错误变成正确。
比如,段永平1元买入网易,近期迅速的把这个决策变成错误的——因为掉到了0.57元,而远期可以把这个决策变成巨大的正确——赚了140多倍,而如果他继续拿——可以赚1400多倍。
在买入网易时,第一年就赚了20多倍,然后剩下的6年7年,则是赚了7倍。
比如,段永平180买入茅台,近期迅速的把这个决策变成错误的——因为掉到了120元,而远期可以把这个决策变成巨大的正确——赚了10多倍20多倍,而如果他继续拿——他当然可以赚更多倍。
3、真正看懂了,就能忽略市场影响
对于股价的下跌,仍然能够安心——而只是把它视作正常的波动。
段永平:我记得当年买网易的时,第一年涨了20多倍。当时聊起来有个人说,这种大起大落过去见多了(那时泡沫刚破没多久)。我是新手,当时咯噔了一下,回去想了半天,做梦还梦到大跌,第二天就想通了,从此不再受这种想法影响。
对于茅台1500到1800买入,也是同样的心理——并不受市场下跌的影响。因为买的是远期——知道是时间的朋友——远期会把这个决策变成正确的。